2017年11月19日,第 22 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究新一轮经济改革中的财务问题。本次年会由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史文博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史研究院、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承办。
大会开幕式及主题报告
11月19日上午为开幕式与主题报告。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敦力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分别代表学校致辞。姚莉副校长向与会代表表达了欢迎之情,并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发展历史、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体系。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讲述了中国财务出现的过程,指出了财务的重要性,呼吁广大财务学者共同努力,促成中国的资本市场由投机的资本市场向投资的资本市场转变。
年会主题报告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郭飞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樊行健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郭复初教授、ACCA代表肖建斌先生、南京大学商学院朱元午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凌婕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盖地教授、武汉建工万建国总会计师分别作了题为《关于“财务”的思考》、《论财务学科建设—兼论建设世界一流财务学科的构想》、《从实践的角度浅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财务创新的基本路径》、《技术变革中的金融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税务筹划的财务职能探析》以及《武汉建工员工持股案例分析》的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分会场掠影
11月19日下午为分会场报告与闭幕式。第一分会场报告由南京大学会计系副主任林树教授、四川大学商学院干胜道教授主持,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薇、北京大学的陈硕、暨南大学的侯静茹、南京大学的罗毅、厦门大学的翟玲玲、北京理工大学的盖士娇分别就金融衍生品盈余管理决策、交易所监管问询、薪酬差激励、信息优势或利益冲突、发债与现金股利政策、并购基金信号效应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来自北京大学的陈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黄勇、郭飞、张文兰,南京大学的罗毅,厦门大学的翟玲玲分别对报告进行了评论。第二分会场由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邓川教授、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余怒涛教授主持,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徐晨阳、西南财经大学的虞国华、浙江财经大学的梅菲菲、中山大学的汤晓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杨国超、张婷分别就资产专用与运营成本、宏观经济波动融资约束与会计稳健性、家族涉入期望绩效压力与企业社会责任、CFO和CEO认同度和内控质量、成本粘性与公司价值、管理层权力环境不确定性与或有事项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柳光强、浙江财经大学的邓川、东北财经大学的徐晨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杨国超、中山大学的汤晓建、沈阳建筑大学的周鲜华分别对报告进行了评论。第三分会场由西南财经大学冯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会计系主任刘启亮教授主持,北京交通大学的李昊洋、西南财经大学的冯建、湖南大学的曹丰、重庆大学的李摇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纯祥、天津财经大学的翟淑萍分别就高房价与公司研发、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指标体系、家族企业过度投资、Religious culture and corporate rick-taking、国企高管隐形腐败治理、企业信用评级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全怡、北京交通大学的李昊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四海、武汉大学的廖珂、天津财经大学的翟淑萍、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启亮分别对报告进行了评论。各分会场学术观点的讨论与碰撞,让大家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进一步。
大会代表合影
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院长王华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冯健教授、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余怒涛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和下届承办方发言。冯健教授祝贺本次的大会顺利圆满举行,表达了对老一辈学者的感谢,并对中青年学者表示了期待与鼓励。余怒涛教授肯定了本次大会的质量,认为本次年会体现了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凝聚力,表达了对明年顺利举办年会的心愿,并欢迎所有财务学学者以及硕博士生来美丽的昆明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中国财务学年会由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发起,迄今已成功地举办了二十二届,为我国财务学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借助本次中国财务学年会的平台,大家对新一轮经济改革中的财务问题的认识更进一步,友谊与学术交流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