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微专业“人工智能会计”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39文章来源:会计学院

一、项目性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技术正在重塑会计职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为会计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支撑。在这一趋势下,本项目围绕“会计理论—AI技能—交叉应用—科研训练”四个模块构建课程体系,以提高本科生的数据分析与科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深造路径与职业挑战。

本项目共设5门核心课程,分布于第3-6学期,总学分15学分,每门课程3学分、对应48学时,突出交叉融合、能力递进与科研导向三大特色,课程设置遵循“基础—拓展—专题—实践”的路径逻辑,涵盖:

会计与学术研究基础模块:该模块通过1门课程《会计理论与学术研究方法导论》引导学生系统理解会计学的研究逻辑与理论体系,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与思维基础;

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模块:该模块包括2门课程《Python编程与财务数据分析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聚焦Python编程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算法工具的理解与实操能力;

智能会计研究专题模块:该模块包括1门课程《智能财务与大数据建模》,结合大数据与智能化在财务决策、公司治理、审计监管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问题分析;

项目实践与科研训练模块:该模块包括1门课程《人工智能会计学术论文实战:从选题到投稿》。以“项目制+案例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从选题、分析、写作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科研训练,提升科研素养与实际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学业负担与能力进阶,分布于第3至第6学期,覆盖学生中后期关键学习阶段。具体课程安排见表1

1 “人工智能会计”微专业课程计划表

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设学期

会计与学术研究基础

会计理论与学术研究方法导论

3

3

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

Python编程与财务数据分析基础

3

4

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3

5

智能会计研究专题

智能财务与大数据建模

3

5

项目实践与科研训练

人工智能会计学术论文实战:从选题到投稿

3

6

二、项目优势

在这里,您不仅将掌握前沿技术与会计专业的深度融合能力,更将获得稀缺的成长资源与个性化发展支持,打造不可替代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1.系统化能力进阶:两年构建“AI+会计”复合型知识体系

本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在财务、审计、税务、管理决策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模块化、阶梯式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在两年内逐步建立起“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熟练使用智能工具—精准识别业务问题—独立开展创新研究”的完整能力链条。无论是未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是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头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或新兴数智咨询领域就业,都将拥有显著优势。

2.全程导师制:学术成长“一对一”护航

每位入选学生自入学起即匹配项目导师团队,实现从第一门课到毕业项目的全程陪伴指导。导师将深度参与您的学术发展路径,在论文选题、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成果撰写乃至期刊投稿或竞赛申报等关键环节提供针对性辅导,助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科研素养与学术影响力。

3.大创项目专项支持:高成功率背后的强力支撑

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项目)。凡项目内学生申报大创,均可申请配备专属指导教师。本项目老师指导的历届学生已在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中屡获佳绩,参与本项目将大大提高您的立项成功率。

三、招生对象

本项目招生对象为全校大二、大三学生。

四、招生规模

本项目计划招生50人。

五、学习要求

1.完成本微专业规定的全部5门课程,获得不少于15学分;

2.所有课程成绩合格;

3.完成一项结业型科研报告或小论文(可为论文初稿、案例研究或竞赛作品);

4.出勤、作业、项目报告及课堂表现均达标;

5.经学院审核合格者,由学校授予“人工智能会计”证书。(学习证明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六、管理方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负责对该项目的本科教学事务进行管理,选派一流的师资为该项目学员授课。本院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

参加微专业修读的学生,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等值认定为通识选修课学分,可认定为通识选修课程的学分不超过6学分。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相近原则可等值认定为专业教育课程学分。项目所修课程成绩单列成绩单,进行档案留存。

七、主要授课老师

张琦 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青年学者)、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荣获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楚天名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湖北省新世纪高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吕敏康 教授

会计大数据研究所执行所长,主讲《基于Python的会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讲教师。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文本挖掘‌、‌审计师行为研究、‌宏观政策与企业行为研究等。先后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曾获2015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何捷 副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国际会计教育中心CIMA项目主任,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等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20余篇论文,主持并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指导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

王成龙副教授

同等学力导师组副组长,荣获“文澜青年学者”称号。研究方向包括银行会计、分析师行为和审计等领域,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在《会计研究》《世界经济》《财政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曾获得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指导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朱磊 讲师

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兴趣集中于探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审计、会计与ESG治理问题。在《管理科学学报》《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

龙真 讲师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博士生,研究方向涵盖金融科技、大数据会计、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力于金融领域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应用。

黄幸宇 讲师

博科尼大学会计学博士生,研究方向集中公司债务市场,重点研究与银团贷款、债券市场和股东-债权人冲突相关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中获奖,并发表在《审计与经济研究》等知名期刊。

八、招生流程——选拔

(一)报名时间

20251024日—1030日,本次报名工作结束后,学校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报名,请各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名。

(二)报名流程

学生登录本科生院教务系统进行报名,具体报名流程及操作步骤请前往本科生院官网下载详见《微专业报名学生操作指南》查看。报名结束后,学院于111日前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名单将在会计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后报学校本科生院。

(三)项目选拔测试

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根据选拔测试成绩,并结合会计学院微专业遴选程序择优录取。

九、学习费用

本微专业不予收费。微专业开班后学生一般不退读,确有特殊情形不能完成修读的,需于每学期前四周提交申请,经教学单位、本科生院审批。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办公地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瀚楼东504

咨询电话:027-88386277

未尽事宜参照本科生院通知:https://jwc.zuel.edu.cn/2025/1022/c5768a408225/page.htm



1



上一篇:下一篇: